当前位置:首页> 了解台湾> 观光旅游

在台北老街感受“艋舺”情调

文章来源: 文章类型: 内容分类:
  近来台湾乡土影片《艋舺》在岛内走热,其主角阮经天也颇有问鼎金马影帝之势。位于台北西侧老城区淡水河畔的“艋舺”老街因此人气蹿升,更显热闹。

  台湾过去有“一府二鹿三艋舺”之说,用来概括其早期南、中、北三地的初始繁盛市街,其中的“艋舺”,就是现今台北万华区一带的老街区。

  据考,“艋舺”系以淡水河与新店溪汇流处聚集的一种小独木舟为名,是台北地区最早发展的市街。而今艋舺已非正式地名,而艋舺情调,却依然在台北老街飘洒,且颇显时尚。

  台北的“艋舺”老城区,而今有两个“高光点”,一是老味十足的龙山寺商圈,一是新潮时尚的西门町商圈。其中后起的西门町一带早已成为吸引观光客的热地,而龙山寺周边却一度有些“养在深闺”的意思。不过如今情形正在改变,其中一个重要看点,便是新近渐热的“剥皮寮”。

  成型于清代嘉庆年间的这条老街巷,据说得名于早年剥树皮的营生。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保有开发初期的空间形态,并由此成为影片《艋舺》的主场景地。步入这条令人恍若时光倒流的街巷,各个时期的各种行当沿街排列,而颇为吸引眼球的,还有街头那座《艋舺》中黑道大佬居住的混合闽式与西式的宅院。内中陈列影片中的布景、服饰和械斗刀具等器物。门口指示版上,甚至还有台北市长郝龙斌至此一游的签名。

  剥皮寮已经修整的街巷内,有不少来来去去的小学生乃至托儿所孩童,在老师引领下参观。更有不少在此拍摄婚纱和艺术照的时尚男女。将这里妆点得十分活跃。

  走出不远,便来到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龙山寺。庙内供奉的神明超过百尊,其各个殿堂及相关建筑工艺十分精湛。作为当地居民的信仰重地,至今香火兴旺。龙山寺右侧街巷内,留存着清代垦拓艋舺的泉州人为防盗贼袭扰而设置的“隘门”,及其附属防卫巷道。而这又是影片《艋舺》中两派人马争斗冲突的重点场景。吸引着不少游人在此拍照留影。而龙山寺左则,还有一条以传统的“青草药”铺云集而闻名的青草巷,也曾在《艋舺》中入镜。

  距此不远处的华西街夜市,是台湾首个观光夜市,堪称岛内“夜市文化”的鼻祖。这里汇聚了台北老街的传统饮食精粹,颇多老字号。诸如蚵仔面线、鱿鱼羹、切仔面、肉粥、仙草冰、胡椒饼、甜不辣等台湾民间传统吃食,足以让人大快朵颐。

  沿龙山寺周边往较后兴起的西门町一路走去。依然每每有新的发现。这里的街巷多以大陆各地城市命名,刻显两岸血缘联系。而不同行当的自然聚集,又让这些街巷形成种种特色街区,如戏服街、钟表街、礼服街、奖杯奖牌街、佛具街、小吃街、异国餐饮街、纹身街等。这里还有一条“川菜街”,街巷内云集着50年老店黔园川菜馆,以及我家川菜、小成都川菜、真川味老店等一批四川风味的店铺。

  西门町商圈似乎更为吸引追潮的年轻人。这里电影院多、新潮店铺多、明星出没多、流行演艺多、外国游人多……由此折射出“艋舺”情调的另一个侧面。这里的百年老建筑西门红楼,正在举办为台北花博造势的特展。这里的影视一条街上,徐克新作《剑雨》正以一组硕大看板倾力造势。

  西门町形形色色的店牌店招,也在在显示着“艋舺”街区的创意、机智和幽默感,如卖饮品的“喝茶趣”、“好口杯”,卖服饰的“饰力范围”、“贰店”等等。一家伞店的店头招牌为:“晴天九折,下雨没折”,引人会心一乐。也有另类的,如服饰店取名“够坏堂”,茶馆取名“出轨”,更有一家赫然自号“便所主题餐厅”,不仅外观装扮成公厕模样,所用餐盘亦皆打造成抽水马桶形状。

  街区内颁发的一份导览图,将现如今的“艋舺”情调解读为:新潮与旧味的混搭。

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类型:原创”的所有作品,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:“文章来源:商务部网站”。

2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类型:转载”、“文章类型:编译”、“文章类型:摘编”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,并自负 法律责任。

联系方式

    地 址: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
    邮 编:100710
    咨询电话:64515360/64515259